成為倫敦人八年,而出生起有十六年則是港人。倫敦和香港都是城市中的城市,壓力大得有時連自己都無意識地在迫自己。
有一點野心(ambitious)的你,或許都會像米多莉一樣,在僅僅的空閒時間裏,塞滿要做的東西,然後休息時間愈來愈少,連睡眠的質素也變差。
米多莉最近有機會,從拼了死命工作的一週裏抽了兩天出來做一個training。
在training裏遇上Laura。
Laura在英國威爾斯一個城市出生,雖然是一個城市,但跟倫敦、甚至是牛津劍橋比,簡直是個小鎮。
她一生都在小鎮住,大學的時候有機會離開去其他地方讀大學,她沒有;畢業後有機會去倫敦工作,她說她的姐姐選擇這樣做了,她沒有。
英國有很多這樣的人。跟沒事都要到國外去跑的香港人不一樣,他們很安然的在熟悉的環境居住,隨時家裏前十代的人也在這裏落地生根。其實中國曾經也是這樣,我們家在故鄉也有一條村子,本來世世代代都在那兒務農。不過因為各項原因,我的曾祖父母便離開了,來了香港,很多讀者們也跟我一樣吧?
Laura買了一幢四房的大屋,同一樣的價格在倫敦可以買到一房四百呎的小房子。Laura工作時間朝九晚五,倫敦很多人週末也要工作(當然我知道香港更可怕)。
Laura 很快樂很滿足,二十二歲時跟大學認識的男友結婚,一生沒有玩過Tinder。不知道日本菜的味道是甚麼,滿足於英國的Chinese takeaway;也不會付十英鎊去喝一杯雜誌介紹的雞尾酒,週末到local的pub喝杯地道的啤酒便很爽。
Laura很美麗,穿的衣服也也跟貼潮流、一點也不是村姑的狀態。而且她的臉有一種用highlighter 和胭脂也不能營造的紅潤感。
不知道大家怎樣想,有沒有人很羨慕她的生活,有沒有人覺得她應該去看更多?
我在盤算自己的未來,二十多歲的倫敦客米多莉打死也不要每天在家做飯,我要試倫敦新奇有趣的餐廳和酒吧;週末要發掘沒有人知道的market;背著名牌包包,想去巴黎的時候就在Kings cross 登上Eurostar。
但我卻從Laura身上學習到,有時不必迫得自己太緊,週末時光縱然飛逝,但硬要做太多的事,party得太晚也使人筋竭力疲。工作雖然繁忙,但老闆當然不可能沒了你就不能活(if that’s the case 你的薪水就不會是現在的價格!)
給自己一點空間,給自己一點選擇的權利。米多莉猜,或許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可以用多一點休息的空間,少去一兩個沒有意思的應酬。
[…] 獲授權刊載;作者:米多莉;原文標題:要答應做無聊的事時…;好文章需要你的支持,請讚好 […]